博雅特色育良才群星璀璨铸辉煌——日照市五莲县实验小学特色教育成果展示
发布时间:2019-07-29 16:13 来源:《中国教育报》 A+A-
-分享-

“教育的价值在于激发想象和创造。”这是山东省五莲县实验小学校长刘树森常说的一句话,也是这所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深入践行博雅教育理念,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国家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和山东省首批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省教学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省阅读与写作基地等30多项省以上荣誉称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博雅教育”,引领学校优雅特色发展

走进五莲县实验小学,“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基础在做人,发展靠创新”的办学理念、“尚于至善,守于博雅”的校训,格外引人注目。

什么是博雅教育?确立博雅教育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五莲县实验小学的创新经验。它的内涵为:博知雅行,志存高远。博知,即知识渊博,技能广博。雅行,即举止文雅,品行高雅。博雅教育,追求学校优雅特色发展,教师儒雅专业发展,学生文雅个性发展。

学校以培养“有志、有爱、有智、有品的创新型人才”为育人目标,努力培养“十好博雅少年”。即一手好字——写字课程;一副好口才——三分钟演讲课程;一篇好文章——日记课程;一平方米好习惯——习惯课程;一个好身体——运动课程;一个好兴趣——社团课程;一个好创意——科技课程;一手好活——家务课程;一个好品质——爱心课程;一个好理想——人生规划课程。

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博雅文学社、博雅诗社,开设博雅讲堂,开通博雅之声,开展博雅读写、博雅研学等活动,博雅教育成为全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价值观。

二、“博雅课程”,促进学生文雅个性发展

刘树森校长认为,教育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活动就应为每一个学生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真正放在学校的正中央。

学校积极构建博雅课程体系,为孩子的成长成才扬帆导航。至善课程主要是思想品德、礼仪习惯类课程;博学课程是国家学科课程;雅致课程主要是科技实践、节日、社团、仪式等校本课程。坚持用爱好点亮学生人生,用教师特长带动学生特长,学校成立了83个学生社团,机器人、科技发明、足球、乒乓球、舞蹈等20余个社团成长为精品社团,在各级比赛中屡获大奖,创新教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省委宣传部门专门发文推广,共有2000余名学生的创造发明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创新大赛中获奖,32件学生作品获国家专利。

三、“思维+智慧”课堂,推动教师儒雅专业发展

学校全面启动思维课堂和智慧校园建设,精心打造2.0版“思维+智慧”课堂,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形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多种课堂教学新模式。学校成立12个校级名师工作室、14个专业教师工作室和9个名班主任工作室,有32名教师举办了“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暨个人研究成果展示会”,两年来共有67位教师、56名学生、18位家长被评为月度人物。学校还加入了全国深度学习研究联盟,被确定为“全国深度学习研究基地”。2019年6月“全国深度学习教育研究联盟校思维课堂成果展示暨诊断活动”在学校成功举行。目前,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平台应用率在全省位居首位,有4名教师个人空间跻身全省前10名,学校作为智慧校园样板校被推荐到教育部门。

博雅特色育良才,群星璀璨铸辉煌。最近,《当代小学生杂志》专门为学校刊发了学生研学作品专辑,《日照日报》分两次连续报道了学校的博雅教育办学经验,先后用5个专版刊发师生的文学作品,介绍了学校的博雅读写办学特色。2019年6月学校又单独为张文熙、姚昱辰、郝雨檬、潘云熙等4名学生举办了个人演唱演奏会。博雅学子的才艺和特长绽放出了流光溢彩,走出了一条“博雅特色育良才,群星璀璨铸辉煌”的特色发展道路。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临沂玉龙湾小学:四维突破 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08-01 10:34中国教育报

“荷”香四溢 育梦远航——山东省曹县魏湾镇中学将荷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08-01 11:06中国教育报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深化教学改革 点燃思维之光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

08-01 11:10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