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学生放松身心、调整状态的重要时期,但同时也是教育管理容易“断档”的阶段。如何填补这一空白,让孩子们在假期中持续收获知识、增长见识、培养品格?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家校社共育 护航健康成长”主题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进一步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教联体”资源整合与共享,把假期教育“空档期”变成“有为期”。
在成武县文亭街道南隅社区的暑假“共享带娃”特色课上,孩子们正在学习围棋 / 图源:今日成武
一
长期以来,暑期教育面临着诸多难题。学校教育在假期按下“暂停键”,家庭教育往往因家长工作繁忙而力不从心,社会教育资源虽丰富却缺乏有效整合与引导。这使得孩子们在暑期要么沉迷于电子产品,要么奔波于各类补习班,要么生活作息全部打乱,既难以真正放松身心,也无法实现全面发展。
为破解这些难题,“教联体”应运而生。所谓“教联体”,就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育人方式。
2024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建立“教联体”,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效破解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对于“教联体”的实践,济南高新区提供了一份生动范本。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2025年首期全省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典型和创新实践案例名单中,济南高新区的《家校社协同破解假期育人资源困局——“伙伴+”学生成长共同体》项目赫然在列。
该项目由教育文体部统筹21门寒暑假精品课+管委会11部门推送17类公益课程资源,校社共创500+特色课,形成五大领域课程矩阵。学校专职导师指导,家长和高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兼职导师(含高校专家、交警等)提供看护与专业支持。推送31处校内研学基地、122个校外公益研学基地、216处社区空间、124处合作单位活动场地,共同构成了“家门口的实践课堂”。
据统计,目前家长志愿者从1377人激增至8193人;学生参与率从15%跃升至超86%。有参与家长感叹:“我感觉不是我们家长自己在带娃,而是整个社会都在帮我们带娃。”
暑假期间,济南高新区金谷小学开展“伙伴+”学生成长共同体系列活动 / 图源:济南高新区金谷小学
二
在学校层面,合理布置暑期作业成为关键一环。《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合理科学适度布置暑期作业,突出社会体验、体育锻炼、劳动习惯养成等。
今年暑假,淄博市高青县唐坊学区和店小学利用乡村地域优势,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推出了农作物栽苗浇水、锄草除虫、快乐采摘等农事体验课程。在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过程中,孩子们知农事、干农活、体农情,体验田园乐趣,增长劳动技能。
探索社区托管机制是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另一重要举措。许多社区推出“孩子放假,我上岗”等品牌活动,利用社区活动中心、校外实践场馆等场所,为有照护需求的学生提供暑期托管服务。
邹平市的“七点伴读”工作方式为暑期社区托管提供了有益借鉴。邹平通过建强家庭、教师、学生、社会四支志愿服务队,招募教师、基层党员干部、“五老”人员、社会专业人士、返乡大学生、“爱心妈妈”等,定期到“七点伴读”活动室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协同家长做好轮值陪护,开展作业辅导、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科普宣传、文体锻炼、劳动实践等活动。
邹平市一处“七点伴读”活动室内,志愿者陪护学生学习/ 图源:邹平市教育和体育局
暑期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时期,《通知》提到,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重要作用,利用学期末、开学初等关键节点集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青岛以落实每学年4次8课时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出一条家长学校运行管理新路径。班主任为授课主体、家长全面参与讨论的互帮互助式教学新模式,解决了传统的家长学校“以会代课”问题。青岛还编辑出版了《陪伴成长—青岛市中小学生家长手册》向130万家长发放,建成市级“爱润成长”网上家长学校,提供超2000小时的课程资源,打造了立体学习空间。
青岛滨海学校在暑假假期托管中让学生们体验车辆和航海模型科技竞赛项目 / 图源:微市北
另外,针对辍学及有辍学倾向、有心理问题、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困境学生群体,《通知》要求开展暑期家访活动,“一生一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给予重点关爱与帮助。
三
让暑假从“空档期”变为“有为期”,既是教育命题,也是社会课题。
随着一系列全面且细致举措的落地,孩子们的暑期将不再迷茫与荒废,积极投入到各类有益的活动中:可以在社会体验课程里开阔视野,在体育锻炼中强健体魄,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曾经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和农事体验中找到新的乐趣。那些因家长忙碌而缺乏陪伴的孩子,也在能够社区托管和志愿者们的陪伴关爱下,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当学校不再是暑期里“孤立无援”的教育孤岛,家庭也不再因工作繁忙而对孩子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社会资源也从零散闲置转为“活力涌动”——这样的“教联体”就像一条隐形的纽带,让家校社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让每个孩子的假期都结出饱满的果实。
作者:马晓晴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2024年10月,根据省教育厅安排,省教科院院配合国家课题组深入枣庄、潍坊的农村地区,实地走访4所乡村中小学校、3个县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