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在蒙阴县特殊教育学校医教融合中心里,每天都会有20多名特殊学生在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以前一到假期,我们就要带孩子去外地做康复训练,不仅花钱多,而且得来回跑。现在好了,孩子在当地就能享受到免费的延时服务,康复不间断,我们还省心。真是太好了!”学生家长徐英说。
为深入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家校社共育,护航健康成长”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蒙阴县聚焦解决特殊学生在长假期间康教服务断档问题,拓展医教融合运行模式,精准对接特殊学生的康复需求,由专业医生、康复师、特教教师量身定制暑期个性化医教融合方案,推动“真融合、慧康复”,把假期教育“空档期”变成“有为期”,切实为特殊教育学生及家庭提供便利。
工作中,医教融合中心结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以及教育需求,创设了“医教结合”课程体系,实施个别化、专业化和精准化的教育与康复服务,探索了“文化课表+康复课表”的双课表模式。文化课表按照特殊学生在类别、程度的不同进行培智教育,分层设置书写、数学、绘画等基础课程,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单元主题整合,在自然情境下展开,并融入生活情境中,主题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适应能力的发展。康复课表分个训课和团课,明确列出训练时间、训练地点、受训学生、指导教师和康复医生。个训课时,中心接学生到训练室接受康复训练,其余学生留在班级按班级课表上课;团课则以班级为单位,由课任教师将学生带到中心,由中心根据康复需求分散至各训练室,接受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或学业辅导。
同时,医教中心为每名学生建立“一生一册”成长档案,包含学生基本信息和康复训练纪录,作为学生评价和专题研究的重要依据,确保学生康教过程的系统性。通过这些措施,推动教学与康复同步进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自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增长知识、融入社会,实现了“1+1>2”的聚合效应。
针对部分学生在假期因多方不便因素导致无法到医教中心的情况,蒙阴县还提供了线上线下康复教育服务。线上,为家长提供教学视频、线上直播、家长群答疑等,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居家开展康复训练,助力康复治疗;线下,举办“家长课堂”,开展“送康复教育上门服务”等活动,深化与特殊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将服务内容不断向特殊学生家庭延伸,真正形成了“医教融合”家校合力,多形式填补特殊学生假期康复和学习的“空档期”。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强化‘教联体’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不断延伸服务范围,共同呵护孩子健康成长,让更多特殊孩子和家庭受益。”蒙阴县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公涛说。
作者:刘玉峰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