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加强养成教育,努力构建全方位学生服务管理体系
发布时间:2019-10-30 09:16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A+A-
-分享-

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认真探索、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管理规律,始终把学生养成教育和能力提升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最大培养特色,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成功,逐步建立起养成教育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体系。以深入开展“四爱”(爱国、爱校、爱家、爱自己)教育为抓手,激励广大师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校荣校意识,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精神品质,用实际行动彰显爱国之情、爱校之心、爱家之行、爱己之任。通过打造思政教育“集成化”课堂,合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工程”,构筑起“课程思政”大体系。通过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生干部培训班、党校和学生支部活动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广泛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军事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恩励志、文明修养、学涯规划、团队合作等为主题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不断追求进步。

二是学业发展导航体系。以培养学生“三个能力”为主要抓手,做到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基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特色,推进1+X证书制度工作,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广泛开展课后答疑、文化沙龙、考研导航、学习论坛、名师导航、学长导航、校友导航、名家导航、优秀课堂笔记展评、英语角等多种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

三是学生社会实践助推体系。以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创业实践平台为主要抓手,每年引入10家左右具有发展潜力、示范效应明显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和团队,先后成立了致一软件科技公司、深水鱼科技有限公司等科创团队,为大学生创业拓宽了多种渠道。同时还举办中外专家专题大学生创业讲座、各种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等多种活动,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广阔的平台。

四是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以加强学团组织建设为主要抓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成立了学生会、自律会、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等学团组织,积极参与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上课情况、宿舍卫生情况、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进行检查,及时向学校反馈学生的意见及建议,搭建起学生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开展科技、文体、学术、拓展、社会实践等活动,弘扬正能量,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新生入学时,启动学生代理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入学、军训、学生手册教育等工作,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及各级学生组织的作用,在参加的2019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山东省第五届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第十四届“恩智浦”全国智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取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百余项。在其他比赛活动中也斩获佳绩。

五是学生公寓社区服务体系。以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要抓手,先后建立了大学生生活服务监督委员会、学生公寓民主管理委员会,学生之家,学生食堂民主管理委员会等组织,使之成为学生意见集束地和信息超市。设立学生公寓爱心驿站,面向全校学生提供爱心药箱、爱心针线包、爱心熨烫等免费服务项目,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以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学习成绩、行为养成、生活环境为衡量标准,广泛开展学习型宿舍、标杆型宿舍等活动。开展优秀学生党员宿舍挂牌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引导学生营造文明、和谐、向上、健康的宿舍氛围,坚持学生宿舍走访制度,公寓值班制度,宿舍纪律卫生管理等制度把公寓社区服务体系落实到实处。

六是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体系。以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为主要抓手,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比较脆弱的状况,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室,成立心灵使者等学生组织,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举办了多期心灵使者培训班,在校报开设学生心理教育知识课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面向全校学生发放学生心理问题调查问卷,对学生目前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普查,及时掌握在校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健康辅导。

七是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以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主要抓手,积极鼓励并支持学生广泛开展校内校外志愿活动,开展暑期大学生 “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各类校园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学生志愿者节假日自发到蓬莱阁景区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登州博物馆等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志愿活动,教育学生养成团结有爱、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

八是学生困难自助体系。以建立和完善各种学生困难自助组织为主要抓手,把关心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成立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助学管理中心、大学生资助中心等服务组织,为在校生资困助学。将“资助”与“育人”有效结合,通过开展“一封家书”、励志演讲、诚信教育、观看心理电影等多种形式活动,积极构建经济助学、学业助学、品行助学、心理助学“四位一体”的助学形式,形成了“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设立鸿鹄育才助学金、新天地阳光助学金及大华餐饮助学金,并为在校贫困生提供校内外兼职岗位,解除了贫困学生的生活之忧,使他们更加安心学习。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难忘英雄!母校毕业典礼上,3209名毕业生痛悼援坦救人牺牲学长张军桥

6月27日,毕业生张振告诉记者,学生几乎无人不知张军桥老师的事迹。提起他时,张振忍不住再次落泪。

07-01 09:16极目新闻

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铜像揭幕落成

在当代著名会计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山东财经大学创校校长顾准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6月30日,顾准铜像在山 ...

07-02 08:41山东财经大学

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曾在青岛工作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网站更新学校领导信息,于红波已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07-02 14:31山东理工大学网站、大众新闻客户端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