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创新课程体系 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5-08-06 16:18 来源:中国教育报 A+A-
-分享-

  山东交通学院紧扣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人工智能+交通”课程体系建设为牵引,通过构建“基础通识—专业核心”递进课程内容,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交通专业教育全要素融合,赋能卓越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加强规划布局,构建“人工智能+交通”培养体系

  学校以顶层设计为牵引,印发《山东交通学院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交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山东交通学院服务交通强国建设综合改革工作方案》,成立“人工智能+交通”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探索“人工智能+交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以学科优势为基础,成立数智化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打造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团队,形成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的学科交叉、人工智能交通团队的运行模式,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探索数智化教育新路径。依托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建设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构建“人工智能+交通”课程体系,实施“人工智能+”交通类主干专业改造升级,动态优化课程内容,推动课程交叉融合。

  学校以硬件建设为抓手,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打造“教育教学云”平台,完善“交大云搜”资源库,分期推进智慧教学空间改造,建成10间高端分组研讨型智慧教室,支撑互动式、智能化教学。实施数智化能力提升工程,年均开展人工智能领域专题培训20余场、教研活动100余次,促进教学理念与技术应用协同创新。

  普及通识教育,夯实“人工智能+交通”课程基石

  拓展“人工智能+”教学体系。学校以“分类规划、循环混合、思政交融”为理念,打造“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按照专业需求度区分,设置“高、中、低”3个层次共16门人工智能课程,确保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均能匹配到适宜的学习内容。构建“人工智能+”模块化课程资源库,整合理论讲解、案例实训、行业应用等教学资源,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丰富“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学校建设完成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机器人工程3个人工智能相关微专业,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发展路径,促进交叉能力培养。实施基于慕课或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策略,建立“专业知识点—思政元素”映射案例库,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同频共振。自2019年课程体系实施以来,“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内容覆盖校内70余个专业,累计选课人次达10.16万,平台互动次数达142.5万。

  贯通“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学校推动基础教育教学平台与学校教学平台对接,合作开发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对接济南、烟台等地的7所中小学,开展公益讲座10余场,惠及师生超1000名。课程“人工智能基础”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配套教材《人工智能概论》获批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成果“多型态双结合‘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嵌入式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强化核心课程,打造“人工智能+交通”专业高地

  拓展专业深度。学校通过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强化教学实践、推进产教融合等举措,新增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前沿专业,对传统专业进行“人工智能+”改造升级,设置智慧交通、数字经济、智慧海洋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11个新兴专业,将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经过系统建设与持续优化,打造涵盖“智能运输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BIM技术及智能建造”“公路工程智能检测”等500余门课程的“人工智能+”专业课程集群,形成以交通为特色、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引领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课程体系。

  突破知识框架。学校组建跨学院、跨学科团队,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将人工智能等知识和技术融入已有课程知识体系。聚焦“控制+交通”创新型人才培养,设置智能轨道交通专业方向,开设“铁路信号集中监测及智能诊断”“人工智能与交通技术应用”等学科交叉课程。聚焦培养学生交通数据思维和利用数据分析及模拟实验能力,设置数字交通专业方向,开设“数字交通运营管理”“交通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系列课程。

  关注重点领域。学校致力于培养适应机器人设计与数字化制造等领域生产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设置海洋机器人专业方向,开设“水下导航与定位技术”“海洋机器人环境感知”“水下目标检测与识别实践”等“人工智能+”课程。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交通专业教育全过程,培养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精通交通业务的卓越人才,为智慧交通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山东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孔伟金)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山东师范大学严正声明!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发布严正声明,所有入学相关通知均以录取通知书、学校官网及官方公众号发布为准,切勿轻信“内部渠道”“特殊 ...

08-01 10:15山东师范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构建一流工科基础课程教学育人体系

 面对新工科建设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青岛理工大学自2014年启动工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改革,教学团队秉承“百 ...

08-01 11:03中国教育报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

8月1日至2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山东体育学院成功举办

08-02 21:20山东体育学院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