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商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抓党建,全面引领“课程思政”建设
山东工商学院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导,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出台《“课程思政”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明确党委领导责任和任课教师主体责任。学校党委及二级学院(部)党委落实“课程思政”领导责任,对本单位“课程思政”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总体部署,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将理论提升与实践深化同步推进,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任课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层次挖掘“课程思政”内在规律,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炼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搭平台,着力提升“课程思政”能力
学校积极搭建“课程思政”平台,整合国内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和“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教育资源,创建了以“多平台”“多途径”“多层次”“本土化”“信息化”“坚持以课题研究项目为先导”的“三多两化一先导”为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发挥示范中心的带动作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团队,努力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门课程,实现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双向互动。加强与新华思政平台的合作,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选树5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借助新华网“课程思政”优秀专家力量和丰富的思政教学融媒资源,选派专人对接,从思政资源挖掘、案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改进、课程录制技巧等方面为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全方位一对一指导,《法学创新创业实践》和《城市管理学》2门示范课程成功上线“新华思政”平台主站,面向全国进行宣传展播。
建体系,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
山东工商学院围绕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3条教学主线,按照“元素化、结构化、可视化”的工作思路,共同研发“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基因库。以“针对性、引导性、价值性”为原则,共同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群,形成了以“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支撑,以专业课程为辐射的课程体系,催生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覆盖学校所有院系、所有专业、所有课程。为推动“课程思政”工作“活”起来、“深”起来,形成独特的课程思政“双轮驱动”教研模式,依托“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加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按照“坐标化、数据化、可视化”标准,围绕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德法兼修、使命担当“五大维度、十五个指标”,系统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体系,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实施。
强特色,打造特色思政新名片
聚焦财商教育人才培养特色,山东工商学院积极围绕学校、专业和课程特色挖掘、提炼财商思政资源,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深入开展“学思想、读经典、讲财商”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同时,借助地缘优势,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组建百个“胶东黄金密运”红色金融宣讲团、开辟百米财商教育文化长廊、开展共同富裕社会实践调研等,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的财商教育新格局,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接受正确的财商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感受财商理念,打造财商专业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亮丽名片。
树典型,带动“课程思政”显成效
山东工商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研究,每年立项“课程思政”教研项目50项以上,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每年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会议,对表现突出的课程和教师予以表彰,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动全校教师投身“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情,形成了“人人讲思政、门门有德育”的良好育人格局。“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共获批国家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40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获批为省级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获批教育部首批计算机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和党建引领,既能够让民办学校把稳发展的“方向盘”,又为助力其发展提供了“推进器”。日照市委教育工 ...
山东职业学院创新开展“四点”对话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师生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将矛 ...
职称评审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是引导教师更好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关系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烟台市教育局通过把 ...